冬季是指立冬至大寒的农历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此季节气候寒冷,阴盛阳衰。人体受冷空气影响,机体的生理机能会发生变化。因此,合理地调整饮食,保证人体必需营养素充足,对提高耐寒能力和免疫功能是十分必要的。
在这个季节,人体的消化功能比春季、夏季、秋季更为活跃。胃液分泌增多,酸度增强,食量增大,这反映了冬季机体对热能需要的增加。当机体处于寒冷的环境中,要维持体温平衡,就必须增加体内的代谢率,从而增加了对食物的需要量,特别是对脂肪性食物的吸收较好。摄食适量的脂肪有较好的抗寒耐冻作用,但不宜过多,以防发生高血脂和肥胖症。
此外,冬天人们易受外邪风寒,引起感冒、鼻炎等疾病。冬天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能保证机体的需要。
阳虚体质的人在饮食中以温补为宜,气虚体质的人宜多食补气食品,血虚体质的人宜养血为要,肾亏者当补肾为主等等。
冬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所以饮食要坚持“需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原则。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和抗病能力。宜食养心除烦的麦片粥,消食化痰的萝卜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调中开胃的玉米粥,滋补肝肾的红薯粥。宜吃牛肉、羊肉、狗肉、桂圆肉、枣、蛋、山药、糯米、韭菜等温热之品,以取阳升阴长之义。而且在膳食中应多补充产热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以提高机体对低温的耐受力,尤其应考虑补充瘦肉、鸡鸭肉、鸡蛋、鱼、牛奶、豆类及其制品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还应多摄取芝麻、葵花籽、叶类蔬菜等含蛋氨酸较多的食物;而忌食食性生冷的食物与粘腻的食物。
1、 人参:大补元气,扶正要药。入冬进补,人参为首选,尤其对阳虚、脾虚、肺虚之人,服之更宜。
2、 大枣:为强壮滋补食品,养血益气,补脾健胃,强壮体力。入冬后,大枣煮烂后食用,有很好的调养补益效果。
3、 羊肉:助升阳,补精血,益虚劳,是冬季最好的滋补强壮食品。对体虚畏寒、阳虚怕冷、四肢欠温等虚寒体质颇有裨益。
4、 牛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筋健骨。牛肉含大量蛋白质,其中含必需12种氨基酸,脂肪较少,胆固醇含量也不多,中老年人体质较差者可在冬季常吃牛肉。
5、 狗肉:寒冬食狗肉,能安五脏,暖腰膝,益气力。温肾助阳,补中益气。
6、 莲子:滋养、安神、益气、补虚,也是冬令进补佳品。莲子既能滋补,又能固涩。中老年人体虚、遗精、心悸、失眠、多尿、慢性腹泻等,妇女白带过多者,冬季常食,更为适宜。
此外,冬季还应多吃富含维生素B2、维生素A、维生素C的食物。寒冷气候人体氧化功能增加,饮食中要及时补充维生素B2,以防口角炎、唇炎、舌炎等疾病的发生,应多吃鸡蛋、牛奶、豆类、动物肝脏等。维生素A能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应多吃胡萝卜、南瓜、白薯等食物;维生素C可以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对血管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在寒冷的冬季,不要经常食用砂锅等。由于长时间加热,动物性蛋白质降解,水的化解能力减弱,凝胶液体大量析出,使其韧性增强,食用时口感差,不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
忌食用有黑斑的红薯,不宜过多食用橘子,因为橘子含热量较大,易“上火”,出现口舌干燥、咽喉肿痛等症状。
最后,还应根据气候和个人的身体情况,减少食用绿豆粉、绿豆芽、生冷瓜果、生藕、螃蟹、柿子、冰啤酒、冷菜、薄荷、决明子、白菊花等食品及药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