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常识 >> 正文

保健常识

肝炎的防治

肝炎统指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有些患者出现荨麻疹、关节痛或上呼吸道症状。

一 病原分型

常见五型:

甲型肝炎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丁型肝炎

戊型肝炎

一 病原分型及传播途径

1 甲型肝炎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

传染源:急性期病人

潜伏期:15-45天

一 病原分型及传播途径

2 乙型肝炎

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垂直传播

经血传播

性传播

日常生活密切接触

传染源:乙型肝炎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

潜伏期:4周——6个月

一 病原分型及传播途径

3 丙型肝炎

传染源:丙肝病人及HCV携带者

传播途径:同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源及血制品传播,对献血者及血液进行抗-HCV筛查可大大减少丙肝的发病率。其次是注射毒品时共用注射器。

潜伏期:30-80天。

一 病原分型及传播途径

4 丁型肝炎

是一种缺陷病毒,依赖于乙肝病毒而重叠感染,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

一 病原分型及传播途径

5 戊型肝炎

传染源:急性期病人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

潜伏期:16-75天

二 临床表现

急性肝炎。分为黄疸型及无黄疸型,五型肝炎均可发生急性肝炎,起病急,大多有发热、恶心、厌油、纳差、腹胀等消化道症状。

慢性肝炎。肝炎病程超过半年,部分患者有急性病史,多数患者仅在体检时或因他病就医时发现,可有食欲不振、肝区不适、隐痛,多数情况可无症状。

三 携带者

慢性HBV携带者。血清HBsAg和HBV DNA阳性,HBeAg或抗-HBe阳性,但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血清ALT和AS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HBV DNA检测不到(PCR法)或低于最低检测限,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AL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一般病变较轻。

携带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免疫标志物、白血球、AFP、G-GT、B超等,观察有无急性发作、乙肝病毒复制情况、肝损害情况。

最好分食或用公筷、单用餐具、生活用具(如饭盒、毛巾、剃须刀等)。

不要献血,医疗用品一人一用一消毒。

外伤出血、月经血及用品要妥善处理并加以消毒,防止血液污染。

分娩、人工流产应注意保护,乳房病损停止哺乳。

防止各种发病诱因,如忌酒、忌用损害肝脏的药物,防止过劳。

不从事食品及幼托、水厂工作。

四 肝炎的预防

1 甲肝的预防:

急性期病人的隔离自发病之日不少于4周,疑似病人及密切接触者要进行医学观察4-6周。

管理好水源,做到食前便后洗手多遍,推行分餐制或分筷制,改变生食贝壳类食品的习惯。

易感人群可接种甲肝减毒疫苗,甲肝密切接触者可接种人血清或胎盘球蛋白。

四 肝炎的预防

2 乙肝的预防:

急性期病人的隔离自发病之日至少30天。

对幼托机构、食品工作人员、水厂职工定期监控,发现HBsAg阳性应立即调离。加强对献血者的HBV-m的检测,阳性者不能献血,以防止输血后肝炎的发生。加强对孕妇的HBsAg的检测,防止乙肝的母婴传播。

注射乙肝疫苗,注射前应检查两对半,如均为阴性可注射乙肝疫苗3支,可达85%保护率。

接种乙肝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12年,因此,一般人群不需要进行抗-HBs监测或加强免疫。

3 丙肝、丁肝的预防同乙肝。但丙肝及丁肝目前无预防疫苗注射。

4 戊肝的预防同甲肝,也无预防疫苗注射。

5 加强自我保护意识。HBsAg阳性占人群10%,发现周围HBsAg阳性时,不必惊惶失措,但应注意自我保护:餐具、牙刷、手帕、洗漱用品要分开;注意个人卫生;不到理发店剃须;尽可能减少生活中的污染。

上一篇:痔疮十问

下一篇:控制血压,远离卒中

扫码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