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STD是指通过性接触而传播的一组病。经典的性病包括:梅毒、淋病、软下淋、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及腹股沟肉芽肿五种。目前,我国已经将梅毒、淋病、爱滋病列为乙类传染病,而将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宫颈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软下疳及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这五种病作为需检测的性病。 梅毒 病原体及传播途径 病原体:为苍白螺旋体在体外干燥环境中不宜生存,煮沸、肥皂水及一般消毒剂如:酒精很容易将其杀死。 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染、通过胎盘传播、输血。
一期梅毒 有不洁性交、嫖娼、配偶感染史或同性恋史 潜伏期2-4周 主要表现为硬下疳 常发生于外生殖器部位,男同性恋者可发生于肛周及直肠,偶见唇咽部。 局部淋巴结肿大,单侧或双侧 分泌物图片可见活动的螺旋体,梅毒血清实验早期阴性,7-8周后大部分呈阳性。 二期梅毒 多在初次感染后8-10周或出现硬下疳6-8周发病。 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损害,出现骨膜炎,关节痛等骨关节损害,虹膜炎,视神经炎等损害。 皮疹形态多样,常泛发对称分布,发生于掌部的棕铜色脱销性斑丘疹具有特殊性。 粘膜损害可见于口腔、咽喉、生殖器,主要表现为红肿及糜烂,在肛周,外生殖器周围可发生扁平湿疣,其内有大量的螺旋体。 可见虫蚀样脱发 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 梅毒血清实验呈强阳性,图片可见螺旋体 二期复发性梅毒:二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的患者,当抵抗力下降时,二期损害消退后重新出现,称为二期梅毒。如不治疗可多次反复,皮疹基本同二期梅毒疹,但数目减少,分布局限。 三期梅毒(晚期梅毒) 有不洁性生活或配偶感染史,早期梅毒可有可无。 皮肤粘膜梅毒:结节性梅毒疹、树胶样肿。 心血管梅毒:在感染10-20余年后发生 神经梅毒:感染5-15年后发生,梅毒性脑膜炎、脊髓痨等。 其它脏器:如骨骼、眼、呼吸、消化及泌尿系统均可受侵。 梅毒血清实验大部分阳性,梅毒抗体实验阳性。
潜伏期梅毒 有感染史,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充分,无临床症状和体征,但梅毒血清反映阳性,除外了其他可以引起梅毒血清反映阳性的疾病,脑脊液检查阴性,可诊断为潜伏梅毒。病期小于2年者称为早期潜伏梅毒,大于2年者称晚期潜伏梅毒。
先天性梅毒(胎传梅毒) 怀孕的母亲患有梅毒,未经治疗,梅毒螺旋体通过血行使胎儿感染,常有较严重的内脏损害,死亡率较高。分为:早期先天梅毒、晚期先天梅毒和先天潜伏梅毒。 早期先天梅毒年龄小于2岁。 晚期先天梅毒年龄大于2岁。 先天梅毒未经治疗,无临床症状,梅毒血清反映阳性者称先天潜伏梅毒。
早期先天性梅毒 生母患有梅毒。 多在生后3天出现临床症状。 早期表现为鼻炎、咽喉炎症状,可造成哺乳困难。 皮肤表现多样,口腔内有粘膜斑。 患儿瘦小,浅表淋巴结,肝脾肿大,常有软骨炎及骨膜炎。 皮肤、鼻分泌物及脐带血涂片,可见螺旋体,梅毒血清实验阳性。 晚期先天性梅毒 多发生在儿童及青春期,患儿有梅毒齿(半月形门齿)、实质性角膜炎及神经性耳聋三联征,具特征性。皮肤粘膜损害与后天三期梅毒相似,还可出现骨膜炎,肝脾肿大等活动性损害。 实验室检查(梅毒血清试验)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是临床常用的常规试验,用心磷脂做抗原,检查血清中的反映素,此方法可用于观察疗效,判断是否复发及再感染。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原血清试验:用活的或死的梅毒螺旋体或其他成份来测抗螺旋体抗体。这类试验的特异性强,可用作证实试验。 治疗原则 一经确诊应早期、足量、规则用药治疗,疗后定期随访。 治疗期间不应有性生活。 性伴侣同时接受治疗。 治疗方案 早期梅毒(一、二期及早期潜伏梅毒): 青霉素80万 Qd*10-15天 过敏者用强力霉素100mg Bid*30天 晚期梅毒(三期、二期复发及晚期潜伏梅毒): PG80万 Qd*15天;间隔2W给第二疗程 PG阳性可用四环素50mg Bid*30天 先天性梅毒: PG5万/kg/dx10-14天,晚期者*2疗程。 淋病 概述 病原菌: 淋病奈瑟菌是革兰氏双球菌,在潮湿、温度35-36度条件下适于生长,在完全干燥的环境中只能存活1-2个小时,附着在内衣裤能存活10-24小时,常用消毒剂或肥皂液能使其在数分钟内灭活。 传染途径: 性交传染。一次性交女传男机会20%,男传女90%以上。 接触分泌物所污染的物品,如内衣裤、毛巾、浴巾、浴盆、马桶圈等可被传染。 女性患者自觉症状不明显,除有尿道刺激症状外,还可有盆腔炎、白带增多、下腹坠痛等症状,严重者可造成不孕。 儿童淋病:多以3-7岁幼女为主,通过接触被淋球菌污染的物品而间接感染。表现为阴道炎,外阴炎及尿道炎。 淋球菌性眼炎:因分娩时胎儿经过母体产道被感染,产后2-3天发病,严重者可致失明。 咽喉炎、直肠炎。 播散性淋球菌感染。 无症状淋病以女性多见,具有传染性。 实验室检查 分泌物或脓液涂片镜检 淋球菌培养 聚合酶链反应 治疗 原则:及时、足量、规则用药,疗后随访。
预防及注意事项 禁止性乱交,夫妻一方有病,暂停性生活。 一旦患病,应去正规医院就医,彻底治疗,治愈后复查。 30天内接触过患病性伴侣者,均应进行检查,必要时做预防性治疗。 患病6周后,应常规做梅毒血清血检查,必要时做HIV抗体检查。 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又名生殖器疣或性病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STD。 病原体:为人类乳头瘤病毒,人体皮肤及粘膜是HPV的唯一宿主。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交接触传播,偶可通过接触HPV污染的物品而被传染。 临床表现 潜伏期3w-8m,平均三个月 最常发生于男女外生殖器及肛门周围,以男性冠状沟、包皮系带,女性大小阴唇内侧为好发部位。 赘生物多为菜花状,乳头瘤状,偶可溃破,少数巨大的尖锐湿疣可激发癌变。 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继发感染可伴疼痛,女性可表现为白带增多或性交出血。 治疗 冷冻、电灼、激光等疗法;外科切除;全身用药。 非淋球性尿道炎一(NGU) 概述:临床上有尿道炎的表现,而尿道分泌物涂片及培养均呈阴性的一类STD,主要由沙眼衣原体及尿解支原体引起。 病原体:沙眼衣原体(40%-50%);尿解支原体(20%-30%),阴道毛滴虫,毛色念珠菌,单纯疱疹病毒等引起(10%-20%)。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交传染,沙眼衣原体通过产道传染。 非淋球性尿道炎二(NGU) 临床: 有不洁性交史,潜伏期1-3周。 表现为尿道刺激症状。 男性可合并附睾炎,女性可并发宫颈炎、阴道及外阴瘙痒、盆腔炎等。 亦可无症状而为带菌者。 实验室检查: 尿道分泌物G染色。 酶标抗体法或酶链聚合反应衣原体。 治愈标准:自觉症状消失,无尿道分泌物,尿沉淀涂片无白细胞。 治疗:阿奇霉素1500mg st或泰利必妥20mg Bid*7天。 艾滋病一(AIDS)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概述:第一个艾滋病人是1969.5.16,美国艾利易斯收治的,仅15岁,名叫罗拨的病人,1981年6-7月美国芝加哥、纽约、加利福尼亚发现了卡波济肉瘤,于1982年CDC命名此病,我国是1985.6.4发现第一例。 病原体: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传染途径: 性行为,尤其是拥有多个性伴侣的男人和女人,以同性恋行为为主。
艾滋病二(AIDS) 血液及其制品 共用注射器及吸毒 母婴传播 临床表现: 窗口期:是指患者感染HIV到形成抗体所需的时间,国外报道3个月或延迟反应6个月。最近认为:平均4-5个月,通过血液制品2-8周,性交感染者2-3周。 分期(AIDS): 急性感染期 无症状的HIV感染 AIDS相关综合症 AIDS进展期
艾滋病三(AIDS) 临床特点: 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 发生各种致命的机会感染 发生恶性肿瘤 AIDS并发机会感染: 卡氏肺囊虫性肺炎 隐孢子虫性腹泻(严重的水样性腹泻5-30次/天) 白色念珠菌感染 疱疹病毒感染 巨细胞病毒感染 弓形体病感染、结核 艾滋病四(AIDS) AIDS并发的肿瘤 卡波济肉瘤亦称复发性、特发性、出血性肉瘤 淋巴瘤及非何杰金氏病 婴儿AIDS的临床特点 体重减轻或非正常生长减弱 慢性腹泻1月以上 持续或间歇性发热1月以上 全身淋巴结肿大 确诊患者HIV阳性 进行性痴呆症 口腔念珠菌感染 艾滋病五(AIDS) 治疗原则: 增强免疫、维持健康 条件性感染的治疗 抑制HI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