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的北京,气温已经飙升到三十多度,刚刚送走了漫天的飞絮,蚊子们便开始闪亮登场,一年一度的“人蚊大战”如约而至。很多人会很好奇,这些蚊子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刚一入夏它们就突然遍布在我们身边了?它们究竟是怎么生长和繁殖的?本期疾控专家就带大家一起走进您不知道的蚊子的世界。
不养蚊子咬自己
蚊子的一生要经过4个形态阶段:卵,幼虫,蛹,成虫。前3个阶段都需要在水中完成。

研究人员是如何在实验室里
“饲养”蚊子的
为了更好地研究蚊子,研究人员需要在实验室里“饲养”蚊子。在实验室里,蚊子的待遇是极高的——它们生活在26℃的恒温环境中,这样的温度不冷不热,人体也会感觉很舒适。除了温度,蚊子们对湿度也是很有要求的,按照蚊子的繁殖需求,实验室里的湿度会控制在65%左右。温度和湿度是蚊子繁殖生存的两大关键因素,所以蚊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当然能够“愉快”地生长繁殖了。由此也可以纠正人们一个常见的认知错误——大家通常认为“温度越高蚊子活动越旺盛”,实际上6月前后和9月前后才是蚊子最猖獗的时候,因为在这两个时间段,雨量充沛,气温不高,能给蚊子的繁殖提供最适宜的气候条件。
蚊子的卵泡在水中,只要1〜2天便会孵化出幼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孑孓。孑孓饲养也有专门的配方饲料——喂食酵母粉、猪肝粉、炒面的混合物,这样的营养配餐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精准。做实验用的蚊子,每一只都要长得达标,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饲养过程也要遵循相关的行业标准。蚊子的幼虫阶段通常要经历7〜14天,它们因为温湿度条件不同而存在一些差异。在这7〜14天的时间里,蚊子幼虫会蜕4次皮,之后变成蚊蛹。蚊蛹是黑黑、圆圆的,看起来像逗号一样,老百姓会形象地称它为“跟头虫”。蚊蛹在水中游动,不再取食。把蚊蛹从水里捞出来,然后放到纱笼内装水的烧杯里,经过3天左右,蚊蛹最后会在这里羽化成蚊子。从卵变成会飞的蚊子,整个过程最快7天,平均为10天。
成蚊开始羽化后,会取食5%〜10%的糖水。羽化后3〜5天完成交配,此时一般用小白鼠为其提供“吸血大餐”。雌蚊只有在吸了血以后卵巢才能发育,然后产卵,传承下一代。雌蚊吸饱血后2天,研究人员会在蚊笼中放入卵纸。当晚雌蚊便开始产卵,这样周而复始,蚊子们才会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蚊子在自然界中是
如何生存繁殖的
自然界中的蚊子幼虫适应能力是极强的,不娇气也不挑食,水中的细菌和单细胞藻类就能成为它们享用的美食。只要有点水,孑孓们就可以生长壮大。例如,传播登革热并且喜欢在白天吸血咬人的白纹伊蚊,它的幼虫通常住在房前屋后的瓶瓶罐罐、水培植物花盆托盘、积聚雨水的废旧轮胎、防雨布形成的褶皱、公园景观的储水容器、树洞、水池,甚至是大片的树叶中。只要有一小片积水,它们就能当成豪宅!蚊卵在孳生地保持干燥的状态下可以存活半年以上,一旦温湿度合适,并接触到水,原本沉睡的卵就能“满血复活”,孵化为密密麻麻的幼虫。
再来说说成蚊。雌性成蚊主要吸食动物的血液,例如猪、牛、羊、马、鸟等,当然,人类也不能幸免。蚊子在叮咬过程中能传播登革热、疟疾、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丝虫病等疾病。比如,携带登革热病毒的白纹伊蚊,它终生都能传播登革热病毒,而且雌性的白纹伊蚊还可以通过产卵过程,将病毒传递给下一代,再孵化出来的蚊子也可以携带并传播登革热病毒。而一只雌蚊一生大概能产卵6〜8次,每次产卵200〜300粒,所以说,蚊子的传病能力很强。这些蚊传疾病通常起病很急,伴有头晕、头痛、眼眶痛、骨关节肌肉痛、皮疹、高热等症状,人会在感染病毒后的3〜14天发病,通常为5〜8天。
雄性成蚊主要取食的是植物的汁液和花蜜。所以,雄蚊只会发出一点嗡嗡声来骚扰我们,它们是不会为我们“贡献”红包的。雌蚊吸血,是要将血液中的营养用于卵的发育,以便繁育出更多的下一代,这么说起来,它还是个负责任的“好妈妈”。
家中的蚊子来自何方
蚊子的飞行能力有限,它不会千里迢迢来到您的家中,它的活动范围一般在100米内。了解这些以后,您知道家里的蚊子是从哪里来的了吗?有水的地方就容易有蚊子。从某种程度上说,日夜骚扰、挥之不去的蚊子,很大一部分是您自己“养”出来的。所以,一定要做好环境整治,清除积水,将蚊子扼杀在摇篮中。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及时处理掉居家周边积水。如果里面已经长了孑孓,不要将水直接倒至下水道,可在水易干的地方把水倒掉,将孑孓晾干、晒死。
2花园、阳台和楼顶天台等处有坛坛罐罐的,应该倒扣起来,防止积水。
3居家周边的塑料纸及废弃的一次性杯子、饭盒等也容易积水,需及时清理,扔进垃圾桶。
4闲置轮胎要及时丢弃或放在避雨处,必要时可将轮胎打孔放置。
5清扫房前屋后的垃圾、树叶,保持排水沟渠畅通。
6养花的居民要给自家的水生植物勤换水。同时,为避免蚊子幼虫粘连在植物根部,换水时,应将植物根部清洗干净,再插入新换的水中。建议将水培植物改成土培,杜绝蚊患。花盆托盘的积水也应及时清除并彻底洗刷。
7若家中有假山或庭院喷水池等景观,积水无法清除时,可放养一些食蚊鱼类,吃掉水中的虫卵和幼虫,或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向水中投放适量杀虫缓释剂。
总之,避免无用积水是控制蚊子的关键手段。对于无法避免的积水,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式进行合理的处理,从而有效防止孑孓孳生,将害人的蚊子扼杀在摇篮里。※
转自:李秋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有害生物防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