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常识 >> 正文

保健常识

糖尿病的防治

每年的11月14日为全世界防治糖尿病日。今年防治糖尿病日的主题是:“糖尿病与肥胖”。下面我们针对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如何防治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相关知识,作一简单介绍,目的是通过我们的宣传,使大家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使我们远离糖尿病。

糖尿病是以持续高血糖为基本生化特征,以糖、蛋白质、脂肪等代谢紊乱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一. 病因及主要危险因素

Ⅰ型糖尿病(原发型)的病因及危险因素主要与遗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等有关

Ⅱ型糖尿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主要有遗传和环境因素:

1. 遗传因素:有家族史者易患

2. 胰岛素抵抗性和胰岛素作用不足是Ⅱ型糖尿病发病的两个基本环节。

3. 高热量饮食,如过多的摄入糖类、脂肪类食品等

4. 缺乏体力活动和运动。

5. 肥胖及体重超重可使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6. 长期处于快节奏的都市化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之中。

7. 长期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

二. 健康教育与行为指导方案

1.积极配合医院进行长期规范化治疗。

2.接受多种形式的糖尿病知识教育。

3.调整饮食,控制热量的摄入。

(1)每日摄入的热量应控制在:成人休息状态:25~30千卡/公斤,轻体力劳动30~35千卡/公斤,中体力劳动35~40千卡/公斤,重体力劳动40千卡/公斤。

(2)碳水化合物所占总热量应占饮食总热量的50~60%。

(3)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饮食中蛋白质的含量应为每公斤理想体重的0.8~1.2克/日· 公斤,约占总热量的15~20%,但伴有糖尿病肾病者,应限制在0.6克/日·公斤。脂肪的摄入应占总热量的25~30%

(4)三餐的热量分配应为:早20%,中、晚各占40%。

4.体育锻炼:运动可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降低血糖和血脂,增强体质;运动量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及病情适当调整,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锻炼方式可选择散步、练太极拳等。锻炼时间宜在餐后一小时开始,饭前锻炼易引起低血糖。锻炼过程中应携带少量食品,如点心、糖块等,以备出现低血糖时食用。

5.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监测:

1.可以用手持血糖仪对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进行监测。测空腹血糖时,应在不吃早餐,不服降糖药的情况下进行。测餐后两小时血糖,应保持治疗方案不变。时间从吃第一口饭开始算起。患者控制血糖应达到以下标准:

空腹血糖6.1(110)~7.8(140)mmol/L(mg/dl)

餐后2小时血糖7.8(140)~11.1(200)mmol/L(mg/dl)

2.每2~3个月,定期复查HbAlc,了解糖尿病的控制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每半年全面检查血脂水平、心、肾、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眼底情况,以便及早发现循环系统并发症,给予相应的治疗。

(2)每3~6个月应监测一次尿微量白蛋白,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

(3)监测体重:每周测体重一次,体重指数正常值应为18~24.5。计算方法:身高体重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2

(4)为早期发现糖尿病,成人35岁以后应每年定期查血糖和尿糖;妊娠6月龄妇女需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5)消除各种不良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加强运动。

保持心态平衡,及时调整各种心理压力,培养高尚情操,如音乐欣赏、种花养草等。及时离开无法克服的紧张社会氛围和现状,多安排郊游、爬山等活动。

三、 糖尿病的并发症

随着胰岛素的广泛应用,死于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患者越来越少。相反,死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者越来越多。所有,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对减低糖尿病致死率和致残率有重要意义。

1.急性并发症: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也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是由于体内不能正常代谢而引起血糖增高,脂肪代谢增加、酸性产物增多、血酮增高、尿酮体阳性、血pH值下降进而导致酸中毒。

(2)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是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的另一临床类型。多见于老年人,2/3病例发病前不知有糖尿病史。

2. 慢性并发症:

(1)心、脑血管病:糖尿病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症的患病率较高,发病年龄较轻,病情进展也较快。

1)冠心病:6年以上糖尿病史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为12%。

2)糖尿病性心肌病

3)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人的脑卒中发生率是非糖尿病者的3倍。

(2)糖尿病肾病:主要是肾小球微血管病变,造成肾小球硬化,是1型糖尿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

(3)糖尿病视网膜病。是老年人失明的第一位原因。

(4)神经病变: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通常是对称性,下肢明显。

5)糖尿病足:由于糖尿病人的血管病变引起下肢缺血和因周围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合并感染,严重者会出现肢端坏疽,称为糖尿病足。

3. 感染

(1)易并发疖、痈等皮肤化脓性感染。

(2)易患肺结核。

(3)真菌感染,如真菌性阴道炎甚至内脏真菌感染。

(4)各种细菌感染,如泌尿系感染、胆道感染等。

上一篇:多事之“秋”在夜间

下一篇:老年心肌梗塞的特点

扫码手机查看